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2015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细则

来源: bet8娱乐官网注册 发布时间:2015-05-21 字体:[ ]

 

2015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细则

考核内容

考核指标

基本分

计分办法

整体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达85%;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80%,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时间20分钟,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80%

20

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达标,得8分;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时间、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达标,各得4分。

全年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及重要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气象服务主动,没有重大失误,气象服务满意率[1]达88%

10

决策气象服务主动,没有重大失误,得4分;气象服务满意率达标,得6分。

升级改造全市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网建成率[2]达90%,观测信息传输时效达3分钟。

10

气象观测网建成率达90%的;得5分;观测信息传输时效达3分钟的,得5分。

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观测环境保护相关规定,保护当地现有观测环境,不得破坏、恶化。

10

制定观测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的,得5分,观测环境没有被破坏、恶化的,得5分。

完善气象信息传递和气象灾情调查收集网络,加强部门联动,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深化气象防灾减灾与民政综合防灾减灾的对接融合。

10

有专门的气象信息传递和气象灾情调查收集网络的,得5分,实现信息共享,气象防灾减灾与民政对接融合的,得5分。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健全电视、广播和移动、联通、电信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流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3]达90%;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网络,推动中国气象频道免费落地播出,气象微博、微信关注数明显上升。

10

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流程的,得3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达标,得3分;气象微博、微信关注数较去年上升的,得4分。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程度[4]85%;每年在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示范村等至少分别开展1次科普知识普及专题活动。

15

定期开展科普宣传的,得5分;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程度达85%的,得5分;每年在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示范村等至少分别开展1次科普知识普及专题活动,得5分。

完善地方财政保障机制。地方列户经费(即基本支出经费,包括人员、经常性业务与公用经费和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以地方下达的预算批文或拨款单为依据)与中央对应投入的基本支出比例不低于0.7,十二五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到位。

20

地方列户经费与中央对应投入不低于0.7的,得10分;“十二五”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到位,得10分。

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完善县、乡、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动员体系,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骨干队伍,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式发展。

10

全部乡镇建立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明确分管领导的,得10分;少一个乡镇扣2分,扣完为止。

完成县级气象灾害政府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制定并出台示范村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15

修订完成政府专项应急预案的,得5分;制定并出台示范村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的,得5分,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得5分

各县(市)、区全年至少组织(或参与)1次多部门联合开展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继续在重点企业、学校、社区、村居等多渠道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通过认证的单位至少新增6个以上。

10

组织(参与)多部门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活动的,得5分;通过认证的单位新增6家以上的,得5分,每少一家扣1分,。

深化部门合作,各县(市)、区完善“专家联盟”工作机制;落实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15

建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的,得5分;开展联合调查、会商的,得5分;农业政策性保险气象服务有实质性进展的,得5分。

加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气象服务,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和“直通式”服务方式;全年农用天气预报不少于100期。

15

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的,得5分,开展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直通式气象服务的,得5分,全年农用天气预报不少于100期的,得5分,每少1期扣1分。

将灾害监测设备升级和气象信息员的维持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出台《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在全市30%的行政村建设气象信息工作站,与政府或涉灾部门共建共用共管气象信息服务站。

20

将设备升级和气象信息员的维持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得5分;出台《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的,得5分;当年至少开展1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的,得5分;在辖区内30%的行政村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得5分。

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制度;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要求;规范化作业点建设不少于2个;按需求开展抗旱、防雹、净化空气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

10

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制度的,得3分,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设备符合技术标准的,得3分,作业点建设不少于2个的,得4分。


  表内相关考评标准的说明:

  [1]气象服务满意率:气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面向公众的公众服务和面向气象高影响行业的专业专项服务。

  A=〔(A1+A2+A3+A4)/4〕×100%

  A1=对决策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人数或部门数/被调查的决策服务对象人数或部门数

  A2=对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气象高影响行业数/被调查的气象高影响行业数

  A3=对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城镇居民人数/被调查的城镇居民人数

  A4=对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农村居民人数/被调查的农村居民人数

  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方式。A3、A4的调查问卷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00份。气象高影响行业主要指农业、水利、交通、建设、电力、海洋渔业、海事、国土资源、环境、林业、旅游等行业。

  [2]气象观测网建成率:反映气象观测设备先进性、气象观测时空分辨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观测分辨率越高,对各类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越强)。

  B=〔(B1+B2+B3+B4+B5+B6)/6〕×100%

  B1=陆地气象观测站点数/陆地气象观测平均水平站距小于等于10km应建站点数

  B2=近海气象观测站点数/应建海洋站点数

  B3=大气垂直观测(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仪、L波段雷达)站点数/应建垂直观测站点数

  B4=交通气象观测站点数/全省应建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点数

  B5=农业气象观测站点数/农业气象状况应建站点数

  B6=大气成分(含温室气体)气象观测站点数/大气成分状况应建站点数

  [3]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指通过各类传播手段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受气象灾害影响的社会公众的水平。C

  C =〔(C1+C2+C3+C4+C5+C6)/6〕×100%

  C1=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绿色通道的新闻、公共、综合电视频道数/新闻、公共、综合电视频道数

  C2=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绿色通道的广播电台数/广播频道数

  C3=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绿色通道的电信运营商数/具有发布能力的电信运营商总数

  C4=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的村(社区)数/村(社区)总数

  C5=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的其他社会机构数/拥有公共传播媒体的其他社会机构总数

  C6= 气象部门信息发布的渠道数/气象部门应开展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总数(主要包括气象短信、96121、网站、微博、微信、智能手机客户端等)

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1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为100%

  [4]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程度:反映社会公众获取、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利用有利气象因素,规避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D=〔(D1+D2+D3)/3〕×100%

  D1=气象科普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数量/县级以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数量

  D2=气象科普知识进课堂(课本)中小学校数量/中小学校数量

  D3=被调查的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及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基本知识的人数/被调查人数

    D3由各县(市、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得到,各县(市、区)调查人数不少于100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比例分别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