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总结2016年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思路,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汪洋副总理对气象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过去一年,气象系统的同志们面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复杂天气气候形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气象工作和气象服务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同时,也要求广大气象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构建气象现代化体系,努力提升气象国际影响力和服务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
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气象部门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十三五”气象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年来,面对超强台风多、降雨强度大、强对流天气频、雾和霾天气重等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背景及气象灾害防御难度大的严峻形势,全国气象部门严密监测、科学分析、及时预警、主动服务,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我们有效应对“莫兰蒂”等超强台风、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历史罕见超强寒潮等严重气象灾害,全力做好浙江丽水等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全年实施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980架次、地面作业4.4万次,累计增水409亿吨,防雹面积59万平方公里。加强雾和霾预报预警,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作出贡献。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已汇集15个部门71种预警信息,发布预警1.3亿人次。气象灾害防御、公共气象服务纳入60%以上的乡镇(街道)政府职责。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广州等地建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停工停课机制。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得到加强。
(二)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我们秉承“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理念,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工作高度肯定,全国公众满意度达87.7分,再创历史新高。
重大活动和重大战略气象保障不断强化。加强精细化监测预报,科学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圆满完成G20峰会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圆满完成“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气象服务保障。积极参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合作得到加强,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成功召开。启动冬奥会气象服务筹备工作。
气象支农惠农手段有创新。建立“直通式”为农服务模式,服务终端注册用户达230余万。强化全球作物产量预报,国内粮食总产预报准确率保持高水平。研发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产品。开展特色农业气候预测业务建设试点。强化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森林草原防火气象保障服务。贫困地区气象信息站乡镇覆盖率达90%。
城市气象服务内涵继续深化。气象服务逐步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精细化城市气象服务。推进城市内涝气象预警和生态廊道规划试点。启动超大城市综合观测试验。
(三)气象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年来,我们强化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研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部门重要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持续增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决策咨询能力建设。全面参与国家“十二五”碳强度考核评估工作。组建气候变化创新团队。研发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式,建设气候变化基础数据集。履行IPCC国内牵头部门职责,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更加有力。生态、环境、海洋、水利、能源等领域气象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15公里分辨率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模式投入业务运行。开展生态气候承载力研究。气象工作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四)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一年来,我们推进“四大体系”建设,狠抓业务服务现代化,全国气象现代化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成效逐步显现。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不断健全。地面气象观测全国乡镇覆盖率达96%。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任务全部落实。成功发射风云四号A星和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GRAPES全球模式投入业务运行,区域中心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发挥良好效益,天气预报业务平台(MICAPS4.0)和气候预测业务平台(CIPAS2.0)投入试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纳入国家应急“十三五”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改革。
气象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完善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业务运行。国家级和区域数值预报产品实现云上共享。推进与农业、水利等部门及军队数据开放共享和融合应用。全球再分析资料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中国气象数据网年访问量突破5000万次,服务690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气象现代化工作成效显著。第一批试点单位已通过政府主导的第三方评估和阶段总结,并制定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天津、重庆、浙江、福建、湖北等13个省(区、市)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阶段目标。中西部地区气象现代化实现较快发展。评估表明,气象现代化评分提升了3.5个百分点,24小时晴雨和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7%和83%,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2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厄尔尼诺等天气气候事件预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气象发展活力不断迸发。一年来,我们自觉服从服务改革大局,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坚决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得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防雷行政审批,清理中介服务事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确保防雷安全监管职责依法履行。全面开放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制定配套制度,推动74%省级政府将防雷工作纳入安全责任体系。优化调整部门所属防雷机构,转岗分流2700余人。
业务、服务和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优化地面观测站网,实施无人值守观测站改革试点。推进集约化预报预测业务,发展市县综合气象业务。清理144类900余种气象服务产品。发布气象服务市场监管标准与办法13项。205个市、233个县气象相关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取消4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六)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气象发展。一年来,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气象发展的第一驱动,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气象科技支撑水平日趋增强。深入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高分辨率资料同化等核心技术攻关及第三次青藏高原试验等大型科学试验顺利推进。1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支持,5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召开气象科技创新大会,部署气象科技创新政策举措。深化“一院八所”改革,开展省级气科所改革试点。加快气象科技管理“放管服”步伐,赋予创新主体科研自主权,完善分类评价、风险防控等配套制度。
国际科技合作效益不断提升。推动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在数值预报、卫星资料应用等务实合作。确定双边合作项目33个,基本完成非洲7国气象援建工作。我国科学家获国际气象组织奖,我国代表成功当选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得到加强。气象科普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霾、台风等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依托主流媒体,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77.2%。全国建有气象科普场馆50余个、国家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14个。
(七)深入实施气象人才战略取得新成效。一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大力引才、聚才、育才、用才,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气象科技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人获得何梁何利气象学奖。新增国家人才工程专家10人,“千人计划”专家发挥重要作用。16人获得专业技术二级岗任职资格,选拔“双百计划”专家30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2支。出台人才发展政策70余项,举办各类培训班174期。
气象管理人才队伍得到加强。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选拔干部。开展正处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轮训。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展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清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等工作。
(八)气象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发展、依法履职、依法管理,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
气象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法等立法进程。新出台部门规章4部、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6部。发布气象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59项、地方标准57项。
开放合作成效不断显现。与中国民航局等4部门新签战略合作协议,部门合作扩大到28个。局校合作扩大到21所,与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合作不断深化。
气象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优化气象综合考评,考核项目精简40%。完善综合预算管理规程,构建内控体系。推进审计全覆盖,完成审计3369项。加强了安全生产、保密、稳定工作。印发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蓬勃开展。
(九)“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顺利实施。一年来,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争取各方支持,“十三五”气象发展取得“开门红”。
“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等重大任务和气象卫星等重大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气象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完成15个重点领域专项规划。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
气象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海洋气象、军民融合等工程进入报批阶段。完成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和风云三号03批项目可研。省级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工程项目均已明确投资渠道。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气象发展有力推进。
(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一年来,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从严治党责任全面落实。出台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导意见,完善党建领导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党费收缴等7项基层组织重点任务专项检查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建设专项检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主业意识得到强化。
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自觉接受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监督指导,完善纪检工作机制,探索实践“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成立党组巡视组,专项巡视11个司局级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反“四风”。
气象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强化气象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反响强烈。开展气象部门“百个全国文明单位风采”展示、巾帼建功、归侨侨眷“智库论坛”等系列活动。组织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和“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调研。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100余次,我们深感振奋、深受鼓舞;得益于中央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气象发展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得到政策支持、气象财政投入保持较大力度;得益于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奋力开拓,积极践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此,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气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冷静判断形势,以更大的决心推动气象改革发展,以更大的气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以更大的担当全面从严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确保完成《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气象改革发展
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推动气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主攻方向。
第一,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新战略,立足发展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气象部门按照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服务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需要依靠更好更多的气象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社会发展面临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消除气候贫困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好更多的气象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好更多的气象服务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日益增长,需要依靠更好更多的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活动。时代赋予国家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赋予气象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气象工作取得更多新成就新贡献,进一步巩固提升气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和地位。
第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促进气象发展。改革开放是气象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气象部门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气象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不断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气象发展面临的最大束缚是思想观念束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狠抓“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落实,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新发展。
第三,注入建设世界气象科技强国的新动力,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科技水平、科技内涵、科技实力是决定气象现代化的关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主导的科技进步,对现代气象科技的内涵、特征及气象业务服务的理念和方式都产生着深刻影响。国家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蕴藏着推动科技变革的巨大潜能,激发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活力,这无疑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新机遇和新动力。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们要主动跟上世界科技发展步伐,主动顺应科技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对气象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力争通过核心业务技术突破驱动气象发展,努力建设世界气象科技强国。
第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狠抓党建工作确保气象发展方向不偏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好气象事业,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气象部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对照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对照中央巡视组专项巡视整改的具体要求,气象部门党的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两个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发挥有待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要与气象发展同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时效性,切实筑牢气象发展政治保障。
(二)坚定信心,与时俱进,科学把握气象发展方式
第一,明确总体工作思路。做好2017年气象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推进气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气象有效供给;二要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生态气象,全面提升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三要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实现宽领域、集约化、创新型、开放式发展;四要坚持打基础强保障,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气象法治建设、气象部门党的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二,坚持改革和创新驱动。一是深化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三个转变”的要求,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二是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气象科技创新布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深化开放合作,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气象科技评价体系。三是创新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精准引进领军人才。强化用人单位在引人进人、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绩效激励等的主体责任。鼓励和支持各级气象部门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人才政策。四是注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落实“放管服”要求,完善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等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气象业务分工,调整机构设置,完善功能配置。五是通过深化改革补齐短板。着重补齐防雷减灾履职能力不到位和防雷市场体系不完善的短板,补齐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在领域和时空覆盖不全、信息网络业务支撑不足和横向不畅、预报业务精准程度不高和提前量不够的短板以及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滞后、气象服务市场体系不健全等短板。
第三,提升气象发展能力。一是加快发展智慧气象。促进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深刻变革,连接“必要需求”和“有效供给”,实现气象与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的深度融合。二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落实《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总体部署和重点安排,统筹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四大体系”建设。三是着力推进数值预报模式研发。围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数值预报模式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建立强化研发的体制机制,推进业务技术体制的不断完善,着力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建立天气气候一体化数值预报系统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实施“互联网气象+”和气象大数据战略,推进气象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开放互联的气象大数据平台。五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优化基层气象机构和业务布局,大力支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气象台站建设,夯实基层气象事业整体实力。
第四,强化气象发展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从优培养干部,从严管理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和投资保障。统筹协调规划体系,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考核。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国家和地方支持气象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气象法规体系,强化标准支撑。加强气象智库建设。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弘扬气象精神,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政治保障。全面从严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规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向基层延伸。强化政治作风、工作作风,加强党内监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三、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全面做好2017年工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关键一年,要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第一,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一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开展气象灾害综合立体精细监测,做好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开展重大气候事件和气候趋势监测预测及影响预估。加强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强化和规范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短临预警。实现面向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者、相关部门行业责任人和基层气象信息员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全覆盖,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二要完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决策气象服务有效供给,发挥气象灾害预警、风险区划在灾前预防、综合减灾和减轻灾害风险中的作用。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开展灾害性天气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强化应急救援服务保障。联合多部门开展灾害调查、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预警发布、防御防治和绩效评估。共建共享共用基层防灾减灾设施和信息员资源,解决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问题。启动气象防灾减灾效益评估试点。三要落实气象减灾扶贫各项任务。实现“三农”服务专项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能力。强化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工影响天气。
第二,着力改善气象服务供给。一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供给业务。开发高时空分辨率格点化天气监测预报服务产品。打造国省集约共享、全媒体融合、特色鲜明、注重用户体验与参与、按需推送的公众气象服务。推进气象服务创新发展,举办气象服务平台与服务模式创新竞赛。二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搭建集约化的农业气象手机服务平台,实现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启动全球重点产粮区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推进天气指数农业保险服务、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特色农业气象中心规范建设。三要做好城市和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开展城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气候应用服务,加强城市热岛效应和通风廊道评估分析,深化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工作。做好党的十九大、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天津全运会、“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和冬奥会筹备等重大会议活动气象保障。实施“三大战略”气象保障,推动气象服务“走出去”。四要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开展全国交通主要干线精细化预报服务,研发基于位置的交通气象服务信息推送。推动气象服务指标纳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推广电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试点成果。试点开展近海航线、远洋导航和海上工程设施气象保障服务。
第三,积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一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推进模式研发、归因研究和基础数据建设,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改革发展及IPCC第六次评估中发挥积极作用。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综合防灾减灾高端智库。二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建立霾观测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加强风廓线仪、无人机等边界层探测资料在污染物扩散研究中的应用。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环境气象影响评估,推进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霾重污染天气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加强环境气象的影响评估。三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定量评估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典型生态系统的影响。推进全国气候区划和地区气候区划工作。开展林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森林火险气象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做好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草原林区等人工增雨(雪)作业。
第四,大力推进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一要推进观测体系现代化。优化完善站网布局,推进自动站网多要素观测。建设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和气候观象台,推动社会气象观测工作。加快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实现风云四号A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交付使用,做好风云三号04星发射准备。完成雷达年度建设任务。二要提高观测业务运行质量和效率。推进新观测技术业务应用试验,推广国家地面气象观测无人值守试点。加密探空频次,发展探空技术。优化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推行云和天气现象综合观测产品、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综合产品业务。建设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平台。三要发展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大力发展数值预报模式,建设高时空分辨率网格气象预报系统。加强国家与省级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和极端气候事件预测能力建设,提升市县级预警服务能力。加强水文气象、海洋气象和空间天气等专业气象观测预报业务能力建设。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强化检验评估和业务准入制度。四要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能力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国家和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推动突发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向基层延伸。建立人工影响天气新型业务体系,推广综合业务平台和装备物联网监控系统。
第五,落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部署。一要加强气象信息化基础工作。制定气象数据资源标准,统一地面、高空观测数据标准格式,加强各类资料科学评估和质量控制,研制全球大气再分析试验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气象业务服务中的应用。二要推进气象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工程立项和启动实施。实现应用系统和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直接对接,实施第二批高性能计算机建设。启动气象数据云平台建设,推进“气象+”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建设,实施智能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气象业务和政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三要分类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国家级业务单位要持续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开展中期评估,加强对国际前沿技术的跟踪分析。第一批试点单位要按照指标体系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单位要做好第三方评估和阶段总结。东部地区要确保完成2017年气象现代化阶段目标。中西部地区要结合实际,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
第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全面落实国家改革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省以下气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继续做好气象部门绩效工资改革和养老保险政策落实。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职责职能,落实激发事业单位创新活力相关政策,优化企业结构、完善监管机制。二要巩固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39号文件,创新防雷安全监管方式,完善监管配套标准。健全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提升防雷减灾服务能力。加强防雷技术服务市场监管,落实财政保障。强化政策和技术指导,推动融入市场竞争。三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推进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观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重构“两级集约、三级布局”的预报业务布局,完善预报业务流程。再造气象信息流程,构建“云+端”的信息业务格局。四要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国家级科研院所、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阶段评估整改任务。推进气象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强化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深化专业所改革,强化省级科研所对核心业务的支撑。五要继续推进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推进决策气象服务机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专业气象服务规模、集约发展。健全气象服务管理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开展气象服务企业备案、气象预报传播质量评价、气象信息服务企业信用评价。
第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要深入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继续推进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按期实现任务中期目标。深入开展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研发。启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专项。二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气象业务服务。重视气象应用技术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新型气象技术装备研发和技术储备力度。加强国家级主要业务领域和局校合作重点区域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设。三要积极扩大开放合作。继续加强部门合作、省部合作、局校合作。指导和支持行业气象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非洲国家的区域气象合作。组织双边合作会议,推进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四要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推进气象科普业务建设,创新研发科普产品。联合社会力量,强化传播协作,完善气象科普工作机制,提高气象科普公众覆盖面。
第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入实施国家和部门人才工程和计划,完善人才选拔和评估机制。完善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办法,用好用活专业技术岗位。加强对创新团队和人才的跟踪服务。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推进干部横向交流。规范编外用工管理。三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体系总体规划和高校气象人才培养规划,推进气象学科专业建设和高校气象人才培养。做好预报员轮训、省级以上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轮训等分层分类培训。
第九,加强气象法治建设。一要推进立法工作。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法立法及《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修订。加强地方气象立法。做好气象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和执法调研。做好部门规章制修订和文件清理工作。加强气象标准工作。二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气象行政执法裁量制度,加强气象执法能力与队伍建设,推动气象执法纳入地方综合执法工作。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指导,建设论证监管体系。三要狠抓“十三五”规划落实。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审批立项,明确投资规模和渠道,统筹集约推进工程项目实施。加大对基层和艰苦台站、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改善基层气象台站面貌。加强西部地区和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气象工作。四要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水平。继续发挥区域中心、流域中心作用。强化规范管理,推进督办落实。做好气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加强预算、财务、审计工作。重视基础建设,改进服务保障质量,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五要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气象宣传。继续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好工青妇、群团、老干部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作用。推进气象部门职工之家和老年大学建设。
第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党纪党规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准则》和《条例》,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兴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之风,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二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强化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建立上下有机互动的责任传导机制,加大约谈问责追责力度。抓好纪律执行、选人用人、作风建设、纠正“四风”和权力制约监督等重点责任的落实。三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压实“两个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党内监督执纪问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通过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继续抓好中央巡视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完善巡视制度建设,推进气象部门巡视工作全覆盖和整改落实。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气象廉政文化建设。
同志们,2017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奋力推进气象事业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